您现在的位置是:飞鸿印雪网 > 热点

广州米足,稳阵

飞鸿印雪网2025-07-06 02:37:13【热点】1人已围观

简介来源:南风窗作者 | 南风窗记者 何布雨狙击奥密克戎广州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狙击战,从4月8日开始打响。4月8日,广州市北部的白云区一小学在核酸例行检测中,发现异常样本。经复核,一名7岁男童确诊感染新冠

来源:南风窗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何布雨

狙击奥密克戎

广州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稳阵狙击战,从4月8日开始打响。广州米足

4月8日,广州米足广州市北部的稳阵白云区一小学在核酸例行检测中,发现异常样本。广州米足经复核,广州米足一名7岁男童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稳阵与此同时,广州米足一名成年男子在4月8日上午出现头痛、广州米足喉咙痛、稳阵四肢乏力等不适症状,广州米足下午前往发热门诊就诊时被确诊。广州米足

而在4月8日以前,稳阵广州市确诊病例均在本土疫情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或者重点人群排查中发现。广州米足

突然出现的广州米足两例阳性,意味着不确定性的风险在扩大。广州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张周斌在4月9日通报称,初步研判,“封控区域内可能已经发生了社区传播,并存在向广州其他区域传播的可能性”。这是由于8日的两起病例都与白云区棠景街存在关联,而这一区域“人口基数多、人口密度大,人员跨区活动比较频繁,疫情后续传播风险极大”,张周斌解释。

广州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张周斌在4月9日通报称,初步研判,“封控区域内可能已经发生了社区传播,并存在向广州其他区域传播的可能性”。

4月11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4月8日起,广州市4天内新增了新冠病毒感染者61例。

与2021年“5·21”德尔塔变异株本土疫情集中在广州荔湾区相比,本次感染者分布在7区,其中白云区有45例。

张周斌4月9日时曾介绍,基因测序结果显示,8日两例新增个案是传播速度更快的奥密克戎变异株(BA.2分支),与广东省内检测的毒株同源性不高,提示可能是一条新的传播来源。

这同时提示了形势的严峻。病毒学专家、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金冬雁告诉南风窗,奥密克戎变异株BA.2的一大特点是传染性比较强,“是目前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毒株”。

4月10日,国家卫健委新冠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受访时透露,奥密克戎BA.2亦是上海市本轮疫情主要的流行株,“如果没有任何的干预措施,一个(感染者)要传9.5个人。”

BA.2的另一面,是隐匿性强。金冬雁解释,无症状感染者较多是世界各国流行BA.2的共性。“它同时有疫苗的免疫逃逸性,大部分都是突破性感染——哪怕接种了疫苗的人,还是很可能会感染”。

奥密克戎变异株BA.2的一大特点是传染性比较强,“是目前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毒株”

“疫苗仍发挥作用,能让感染症状轻上加轻,但并非(完全地)预防感染。”金冬雁解释。

与绝大多数病毒演变规律相似的是,新冠病毒的传染性越强,致病性越弱。多项国际研究指出,不同于德尔塔变异株主要侵袭下呼吸道,奥密克戎变异株侵袭上呼吸道概率高,后者症状比其他变种更加温和。

“感染BA.2前后(从发病至痊愈)大概5天”,金冬雁介绍,它的潜伏期也较短,约1至2天。

4月11日,陈斌通报称,从广州市的感染情况看,61例阳性病例中,无症状17例、轻症37例、普通型7例。

症状轻并不意味着社会各界可以放松警惕。金冬雁认为,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性强,同时具有极高隐匿性,一大挑战是“容易出现超级传播”。

“超级传播者一旦未及时发现,很容易出现一传一、十传百的大规模扩散”。

他解释,超级传播者在临床的表现为CT值低——这是一项经核酸检测后测出的数值,学名为循环阈值,数值越低,病毒含量高,传播性越强。

4月9日,张周斌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出提醒:“鉴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强的特点,我们目前面临的防控形势将比去年‘5·21’德尔塔变异株本土疫情更为严峻。”

跑得快才能跑得赢

BA.2特点决定了这一轮疫情的防控阻击不能按照2021年“5·21”德尔塔变异株本土疫情模式进行。

金冬雁告诉南风窗记者,针对BA.2,在了解其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基础上,“要以快打快,不能够以慢打快,不然就一定跑不赢。”

这种“快”需在多个方面实现。

4月8日,白云区7岁男童和天河区发热问诊的成年男子核酸异常后,针对疫情涉及的重点场所和管控区域,广州市连夜开始核酸检测。

到4月9日早8点,已完成采样344.5万份。

4月8日,白云区7岁男童和天河区发热问诊的成年男子核酸异常后,针对疫情涉及的重点场所和管控区域,广州市连夜开始核酸检测

同时,广州11区先后发布全员核酸通知,开展全市全员核酸筛查。在以往各地的疫情防控中,这种发现两例新增后就开始整市全员核酸的情况非常少见。

当天,全市24小时已完成采样1666.4万份。随后,海珠区、天河区部分街区、增城区等地继续开展第二轮核酸筛查。重点地区将进行多轮核酸检测。

另一方面,7岁男童所在的白云区于4月9日凌晨,即发现病例24小时内,组织疾控专家划定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同时,加强了之前出现确诊的货运行业人员及常规的批发市场、物流、快递等重点行业及人员的管控。

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陈斌在4月10日的发布会上表示,全员核酸筛查等一系列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与病毒赛跑,力争尽早尽快发现感染者,全力阻断传播链条。

市民有序参加核酸检测。南风窗记者 郭嘉亮/摄

从4月10日、11日新闻发布会公布的确诊数据来看,这些措施似乎取得了初步成效。

4月10日,广州卫健委副主任陈斌在发布会介绍,4月9日8时至10日14时,新增22例新冠病毒感染者。

其中,除去一例是前一天通报的病例。其余21例感染者中,18名来自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的筛查。剩余3名系同一家庭成员,除病例1父亲在发热门诊发现外,病例2、3均在排查中发现。

概言之,上述21例新增均由主动排查发现,而非在排查之外、处于被动。

11日发布会上,陈斌通报,4月10日14时至11日18时,广州新增38例阳性感染者,其中确诊27例,无症状11例。

这38例中,大部分为聚集性感染。

但陈斌随之表示,新增本土感染者大多是在管控区或重点人员中主动排查发现。而且流调显示新增病例与之前病例存在关联,传播链基本清晰。

所以就目前而言,广州还未看到大范围的社区传播和外溢。

新增本土感染者大多是在管控区或重点人员中主动排查发现。而且流调显示新增病例与之前病例存在关联,传播链基本清晰。南风窗记者 郭嘉亮/摄

此外,根据其他地方的抗疫经验,奥密克戎变异株可能会导致出现大量轻型和无症状感染者。届时,对这些感染者的安置隔离,可能会产生医疗资源的挤兑。

于是,方舱医院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4月9日晚,有人拍到广州在海珠区广交会展馆A区连夜建设方舱医院。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吴林波介绍,广州此举是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各省准备2-3家方舱医院”的要求,强化底线思维,未雨绸缪。

上述要求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在2022年3月2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提出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当时在会上表示:要求各省建设或者是拿出建设的方案,保证每个省至少有两到三家方舱医院。

即便现在没有建设,拿出的建设方案也要确保在需要启用方舱医院的时候,能够在两天之内建成并且投入使用方舱医院。

据本地媒体报道,广州正在建设的方舱医院共设计约3450个床位。

目前,广州方舱医院基本建成,预计明天便可投入使用。于此同时,广州疫情并没出现大规模感染和漫延的情况。所以整体而言,广州方舱医院的建设是一场未雨绸缪的行动。

目前,广州方舱医院基本建成

另一点是,在4月9日开展全市核算筛查后,出现市民集中囤菜屯物资的情况,引起或多或少的恐慌情绪。但同时,广州市的保障供应工作也相应展开。

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商务局副局长吴伟华介绍称,广州市生猪日均屠宰量2.5万头,蔬菜每日供应8000余吨,社会面库存的面粉、食用油、肉类、水产品、食糖、食盐等八大类民生用品保障充足。

同时,广州还发动多家国企对口负责封控和管控地区。多数店铺超市的存货也按平常3-5倍的量储存。此外,还发动了多家电商,安排3000多名物资分拣员、配送司机、快递骑手等加快生活物资分派、应急配送。

3月10日早,前一天超市、农贸市场货架上被“抢空”的菜又摆得满满当当。

从容有序地迎战

4月9日早上9点,住白云区黄石路的林殊,得知家附近被划为管控区的第一时间,打开了买菜小程序。

最近一段时间,林殊家里米缸见底,冰箱也空了。原想趁着周末采购,但疫情来得比想象中快。

各大平台的蔬菜、猪肉均已售罄。在买菜软件上,唯一的猪肉,也只剩进口的伊比利亚猪,蔬菜也只有他从未吃过的苦菊。此外,购物车里的大米、挂面等不断提示售罄。

下了单,有的也要晚上或者次日才能送达。林殊和妻子一度担心,如果疫情严重,接下来会不会吃不上饭,林殊有关节类的慢性疾病,需要定期前往医院打针,万一病情发作,该如何是好?

4月9日中午,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告了封控、管控和防控区域的大致划分,并将根据疫情发展形势进行动态调整。

林殊所在的小区,临近管控区域,实施了“足不出区”的政策。下午到晚上,骑手的电话陆续打来,一家人这才安了心。

商家源源不断补货 “老广”淡定购物

4月9日,广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类民生用品保障充足,多渠道销售,完全能够满足广大市民的购买需求,全市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量足,价稳,顺畅。以此呼吁市民理性购买,无需恐慌。

次日,买菜平台上的蔬菜、猪肉也恢复了正常供应。林殊的小区里摆起了菜摊、水果摊,他打听了一下,生菜价格为4.8元/斤,与平日菜场差不多。

林殊告诉南风窗记者,年轻人懂网上团购,无须担心。但一些老年人不会上网,这些临时摊点为他们提供了方便。没有涨价,这是他深受感触的。

商铺老板的孩子为人们送水。南风窗记者 郭嘉亮/摄

物价稳定,来自于充足的供应、畅通的渠道。据本地媒体报道,市供销总社共出动党员突击队等各类队伍80余人次,调度配备保供车辆28台次,在白云区云城街、黄石街共设置了4个保供点,供应包括粮、油、肉、菜、蛋、奶等十余个品种,共计2000余件近8吨物资。

与此同时,各区域都在严厉打击囤积居奇的行为。白云区对管控区内两经营者未明码标价、哄抬物价的违法行为作出立案处理,严厉打击了售卖“高价菜”行为。

与此同时,各区域都在严厉打击囤积居奇的行为

除了日常生活所需物资,特殊病患群体的就医问题,往往是疫情防控中的大难题。

4月10日下午,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白云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新闻发言人杨颜泽在会上表示,目前白云区封控、管控区内共涉及55.6万人,正按照“市、区、街道、社区、网格”5级保障机制。

目前,封控、管控区内有高龄老人80岁以上的889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74人、严重基础疾病者234人(含血液透析患者)、孕产妇1584人、残疾人1692人均予以落实服务保障。

4月11日,林殊所在小区出现了一起确诊病例,他所在的小区新增为管控区,形势严峻了起来。

小区里排起了长队,身着蓝色隔离服的医护人员全程指引下,分黄码区和绿码区进行核酸检测,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样子。

林殊向社区了解到,尽管身处管控区,但快递仍然可以进来,小区里的快递点也正常开门。就他和邻居们最担心的就医问题,防疫工作人员给出了简短有力的答复:

“放心,会安排!”

很赞哦!(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