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飞鸿印雪网 > 时尚
银行理财赎回资金“回流”债市 新型产品有助平抑净值波动
飞鸿印雪网2025-07-06 14:06:09【时尚】1人已围观
简介对债市影响较大的银行理财资金出现重要流向变化。近日,多家券商发布的测算数据显示,1月30日至2月3日,银行理财资金在二级市场净买入现券约百亿元不同机构测算结果略有差异),这是自去年11月份银行理财“赎
对债市影响较大的回流银行理财资金出现重要流向变化。
近日,银行有助多家券商发布的理财测算数据显示,1月30日至2月3日,资金债市银行理财资金在二级市场净买入现券约百亿元(不同机构测算结果略有差异),新型这是产品自去年11月份银行理财“赎回潮”发生以来,银行理财资金单周首度净买入现券。平抑
国盛证券固收团队首席分析师杨业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净值随着银行理财自身产品调整,波动理财赎回资金从银行表内和其他渠道再度进入市场。回流
目前,银行有助银行理财资金主要配置固收资产,理财其中过半资产流向债市。资金债市从趋势看,新型受访专家认为,产品混合估值法等新型理财产品的密集推出有望吸引更多配置资金流入债市。
开年以来银行理财资金
首现净买入现券
“1月30日至2月3日,银行理财资金净买入现券101亿元,这是去年11月份‘赎回潮’以来银行理财资金首度净买入现券。”杨业伟对记者表示。
去年11月份的“赎回潮”对债市的冲击曾引发市场广泛讨论,业界认为目前其影响仍未完全消散,其模式为:市场预期经济将复苏—债市走弱—银行理财净值下滑或破净—投资者赎回—机构被迫卖出债券—债市继续下跌并形成负向循环。
去年11月1日至今年2月3日,中证全债(净价)指数大幅下跌1.38%。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2月3日,全市场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较去年6月末缩水超4万亿元。
“赎回潮”的形成,既与债市短期波动加剧有关,也与银行理财资金体量大且主要投向债券市场有关。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9.15万亿元,其中,53.26%的投资资产持有信用债和利率债。基于此,银行理财负债端及资产端的变化均会对债市产生影响。
上述单周净买入就源于银行理财负债端与资产端的叠加变化。杨业伟表示,银行理财净增持债券的背后是银行理财赎回压力持续减轻,银行理财规模也将见底回升,一方面是由于净值的修复,另一方面是由于定开产品到期压力也将见顶回落。去年11月份“赎回潮”期间,银行理财资金主要减持中长久期信用债,当前,随着理财风险偏好的降低,目前减持以二级债和永续债为主,但减持规模在逐步缩减。而银行理财资金为降低久期以抵御债市可能出现的风险,对1年及以下的信用债增持规模大幅扩大。
银行机构从负债端
破解赎回压力
在“赎回潮”中,由于投资者主动赎回,银行机构被迫在二级市场卖出债券,甚至为保证流动性而“折价”卖出债券,不仅助推了债市回调,也让银行机构和投资者遭受了损害。
“赎回潮”后,从去年12月中下旬以及今年1月份以来,银行机构开始改变负债端产品结构以稳定资产端。去年年底以来,银行机构密集推出摊余成本法理财,近期则主推混合估值法理财。如,近期工银理财、平安理财、浦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陆续推出结合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估值的理财产品,部分产品获得积极申购。
民生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对记者表示,“赎回潮”余震仍待观察,1月份封闭式产品实际募集规模及数量均进一步提升,对应新发产品期限拉长,这与近期多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推出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相对应,主因是摊余成本法产品具备低波动优势,短期内放量能够阶段性稳住理财负债端。
从银行机构的角度来看,某城商行近期表示,该行理财产品策略顺应市场形势变化而灵活调整。考虑到部分理财客户投资风险偏好相对保守,在债市波动下,该行及时调整了产品上架和销售策略,短期产品主推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兼顾流动性和安全性;中长期限产品主推一年及以上采取抗周期波动策略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新型理财产品的推出,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平抑净值波动,缓解“赎回潮”对债市冲击,为债市提供一定的配置资金。
很赞哦!(582)
相关文章
- 恒大地产:将召开“20恒大02”持有人会议,审议调整本息兑付安排的议案
- 天津航空回应“女子实名举报机长丈夫婚内出轨”:涉事员工停飞
- 22个省份公布一季度GDP:江西增6.9%暂列第一 这个直辖市因疫情微增0.1%
- 日本3月CPI自2018年以来首次超过1% 4月可能更高
- 美物科技2022财年H1总营收下降84.45% 净亏损扩大至553万美元
- 什么情况?一批A股业绩“大变脸”!有地产公司先“笑脸”后“哭脸”,或面临“戴帽”风险
- 易纲: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 卫龙上市之路扑朔迷离:被曝吃出玻璃塑胶,擦边球营销翻车
- 增加救治资源是否意味将放开?优化防控20条措施问答
- 消息称软银拟缩减Arm的IPO规模,因市场环境不利